智能制造的主要特征

发布时间:2023-05-15

智能制造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它并不在于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精度,而是更加合理化和智能化地使用设备,通过智能运维实现制造业的价值大化;它聚焦生产领域,但又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转型过程,会让研发、生产、产品、渠道、销售、客户管理等一整条生态链为之发生剧变。对工业企业来说,在生产和工厂侧,它依然可以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为基础,但它还需被赋予柔性化、定制化、可视化、低碳化的新特性;在商业模式侧,会出现颠覆性的变化——生产者影响消费者的模式被消费者需求决定产品生产的模式取而代之;在国家层面,则需要建立一张比消费互联网更加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作为广义的概念包含了五个方面: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方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

产品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是把传感器、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模块、传输系统融入各种产品,使得产品具备动态存储、感知和通信能力,实现产品可追溯、可识别、可定位。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都是物联网的“原住民”,这些产品从生产出来就是网络终端。而传统的空调、冰箱、汽车、机床等都是物联网的“移民”,未来这些产品都需要连接到网络世界。

装备智能化。通过先进制造、信息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和融合,可以形成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执行、自主学习及维护等自组织、自适应功能的智能生产系统以及网络化、协同化的生产设施,这些都属于智能装备。在工业4.0时代,装备智能化的进程可以在两个维度上进行:单机智能化,以及单机设备的互联而形成的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需要强调的是,单纯的研发和生产端的改造不是智能制造的全部,基于渠道和消费者洞察的前段改造也是重要的一环。二者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端到端的全链条智能制造改造。

生产方式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很少量生产、服务型制造以及云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其本质是在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生态系统和竞争格局。工业时代,产品价值由企业定义,企业生产什么产品,用户就买什么产品,企业定价多少钱,用户就花多少钱——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企业手中。而智能制造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不仅打掉了中间环节,还加快了商业流动,产品价值不再有企业定义,而是由用户来定义——只有用户认可的,用户参与的,用户愿意分享的,用户不说你坏的产品,才具有市场价值。

管理智能化。随着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的不断深入,企业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必然使管理更加准确、更加高|效、更加科学。

服务智能化。智能服务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内容,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从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型的重要性。今后,将会实现线上与线下并行的O2O服务,两股力量在服务智能方面相向而行,一般力量是传统制造业不断拓展服务,另一股力量是从消费互联网进入产业互联网,比如微信未来连接的不仅是人,还包括设备和设备、服务和服务、人和服务。个性化的研发设计、总集成、总承包等新服务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会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不断出现。

工业4.0要建立一个智能生态系统,当智能无所不在、连接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的时候,设备和设备之间、人和人之间、物和物之间、人和物之间的联系就会越来越紧密,必然出现一个系统连接另一个系统、小系统组成大系统、大系统构成更大系统的情况——对于工业4.0的目标智能制造而言,它就是系统的系统。

进一步了解数捷云产品或解决方案

点击下方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安排专业的产品顾问为您推荐最符合您需求的解决方案。

  • 咨询热线

  • MES售前:周工 15038295080

  • 张工 15515622732

  • 客服:4008383808

  • 传真:010-63429906

  • 关注或联系我们

  • 关注数捷云公众号、订阅号,解锁更多哦

  • 咨询热线:400-8383-808